颐和园的具体故事

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,本是慈禧的侄子。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,为掌握实权,立他为帝,实行“垂帘听政”。光绪帝19岁“亲政”后,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。1898年,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、梁启超、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,史称“戊戌变法”。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,故亦称“百日维新”。 变法失败后,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。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,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,住在玉澜堂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,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,门口还有太监站岗。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,活像一座监狱,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。近百年来,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,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,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(霞芬室和藕香榭)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,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。2.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,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,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

颐和园故事和传说

1、颐和园的传说故事: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,本是慈禧的侄子。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,为掌握实权,立他为帝,实行“垂帘听政”。光绪帝19岁“亲政”后,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。1898年,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、梁启超、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,史称“戊戌变法”。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即被扼杀,故亦称“百日维新”。变法失败后,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。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,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,住在玉澜堂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,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,门口还有太监站岗。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,活像一座监狱,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。近百年来,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,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,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(霞芬室和藕香榭)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,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。2、颐和园的传说故事: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,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

颐和园的详细资料

颐和园(Summer Palace)  【简介】 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,距北京城区15千米。是利用昆明湖、万寿山为基址,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,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,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,占地约290公顷。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,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,为**四大名园(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,苏州的拙政园,苏州的留园)之一。1961年3月4日,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。2007年5月8日,颐和园经**旅游局正式批准为**5A级旅游景区。 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。公元1750年,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。1860年,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。1888年,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,改称今名,作消夏游乐地。到1900年,颐和园又遭“八国联军”的破坏,烧毁了许多建筑物。1903年修复

颐和园外观和结构的资料?

颐和园是**清朝皇家园林,位于北京市西北郊,占地面积约290公顷。颐和园建造于乾隆十五年(1750年),由乾隆皇帝下令建造,耗时14年建成,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。颐和园的外观以万寿山为基础,建筑风格以汉族传统形式为主,融合了部分少数民族建筑风格。建筑群以中轴线为中心,布局对称,层次分明。主要建筑有万寿山、长廊、乐寿堂、佛香阁、宝云阁、琉璃塔等,其中万寿山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。颐和园的结构设计十分精妙。首先,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为基础,利用山体和地势来创造出多层次的景观效果。其次,园林中的建筑和装饰物都采用了精细的结构工艺,如颐和园内的琉璃塔,采用了层层叠加的结构形式,十分壮观。此外,颐和园内的长廊也是其结构设计的精华之一,长达700多米的长廊采用了双层的结构形式,廊顶覆盖着绿草植被,廊上装饰有诗词、书画等,十分精美。

颐和园的故事

颐和园是**著名的皇家园林,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,流传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。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故事。一、概述颐和园,原名清漪园,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园林艺术博物馆。它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宫殿的雄浑于一体,充分展现了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。园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,建筑群落巧夺天工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其中不乏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。二、长廊的故事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,全长约七百多米。关于长廊,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。相传,乾隆皇帝为了宠爱一位来自江南的妃子,特意修建了这条长廊,让她能够在园中小憩时也能欣赏到美景。长廊上的彩绘和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体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。三、昆明湖的传说昆明湖是颐和园的精髓所在。关于昆明湖的形成,有一个动人的传说。相传在古代,一位神仙为了考验人间的善良与纯洁,将一枚宝珠藏在湖中。为了保护这颗宝珠,人们齐心协力修筑堤坝、疏浚河道,最终形成了昆明湖